第631章河南重建
高欢在江南推销国债,二十万两的短期债,一推出就被支持者,抢购一空。
高欢限制每人最高购买一万两,反而让人觉得,国债比较紧俏,二十万银元很快就发完。
不过高欢并没有趁热打铁,而是等短期债到期,兑付给百姓本金和利息,引发百姓热议后,再转发长期债。
此时,在大会结束后,几位新议政上任,发债也将逐渐步入正轨,梁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,便可以开始逐步推行。
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,原本以为最容易解决的难民问题,刚开始不久就问题不断。
河南开封,陈留县。
自崇祯末年以来,河南就多灾多难,天灾和兵祸连连。
中原之地,特别是开封府,原本乃富庶之地,有汴州甲天下之称。
可是三年前,清军掘开黄河,水灌开封,整个豫东平原化为泽国,方圆数百里都成了荒芜地带。
在李岩堵住黄河缺口后,黄河停止泛滥,梁国又往回来迁了一些人口。
百姓们在一片废墟中,开始重建家园,刚有点起色,多铎又杀入河南,烧毁百姓屋舍,掠夺百姓口粮,使得百姓只能背景离乡,再次逃难。
此时,在陈留县内,孙可望正在处理公文。
孙可望献城投降,归顺了梁国,高欢考虑再三后,没有软禁孙可望,而是决定给孙可望一个机会。
毕竟,高欢的野望,不只是统一中国,还要传播中国文明和文化,与崛起的西夷强盗文化相抗衡,帮助海外各族人民,抵御殖民者的入侵,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。
今后数百年,将是两种不同文明间的对抗,要是失败了,中国就将交出世界中心的位置,以后欧罗巴,将成为世界的主流文明。
现在西方崛起,东方衰落的趋势,已经形成了。
西方殖民者的足记,几乎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,而中华文化圈,却反而在不断收缩。
高欢要扭转这种大势,单靠自己肯定不行,需要人才的辅助。
眼下的天下,就像东汉末年一样,经过几十年的厮杀,豪杰陆续陨落,天下间人才凋敝,到了后三国时代。
同群雄逐鹿时相比,已经是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。
看现在的天下,早已难以说出,几个能够历史留名的人才。
虽说高欢知道孙可望难以驾驭,但是人才难得,高欢就喜欢烈马,所以决定试一试。
希望孙可望不仅能够为他一统天下助力,还能为今后对抗西夷,开发海外立功。
不过,高欢虽然打算用孙可望,但是却没有给孙可望高位,而是只给了一个知县。
这是因为高欢第一次招降,孙可望未降,第二次张献忠战败,孙可望才主动投降。
若是高欢给他太高的位置,无疑会给其他敌人一个不好的示范,觉得遇见梁军都可以先打一打,打不过再投降。
现在从议政到知县,落差巨大,便让人能感受到,先降和后降的差别。
另外,孙可望的身份比较敏感,他在西国推行的政策,江南的士绅和商贾都清楚。
高欢西征时,江南士绅和商贾大力支持,就是怕西军打到江南。
若是高欢给孙可望高位,那么江南士绅和商贾,肯定会内心惶恐。
最后,便是高欢想考验一下孙可望,看看他的能力。
现在孙可望乃是梁国陈留县令,负责主持难民回迁和安置的问题。
说是陈留县令,可现在其实什么都没有。
县城三年前被洪水泡塌,城内房屋也都被冲垮,县城早成了废墟。
如今县衙就是一顶帐篷,外面竖着一块匾额,条件可谓极为艰苦。
“大老爷!”帐帘子忽然被挑开,一名捕头闯进来,“不好了,安置在唐庄的老百姓跑了!”
捕头名叫周铭,身体壮实,前不久还是个难民。
高欢只给孙可望一张任命状,三十名士卒,两万两银子,一万五千石粮食,便让孙可望重建陈留县。
这到不是高欢有意为难孙可望,而是现在梁国确实比较困难,高欢都被逼得牺牲男色,亲自卖国债,所以给予每个县的重建钱粮和物资,都很有限。
这次除了孙可望外,还有夏完淳、张煌言等几名官员,同样出任杞县、中牟等地的知县,来处理回迁百姓,接受重新建县的任务。
这些人都是高欢有意任命,目的就是看看他们的能力,让几人各自带领一县,进行比试,看最后谁做的好,便能先一步提拔上去。
这也是高欢以后,提拔官员的思路,便是找几个官员,让他们相互竞争,谁把治下州县建设得好,谁就提拔,吊车尾或者治理和建设比较失败的官员,则往下刷。
孙可望听了周铭的话,连忙放下毛笔,站起身来:“什么时候跑的?派人去追没有?”
其实孙可望也挺想跑的,他一个西国郡王,帮助张献忠掌管西国内政,而高欢却只让他当一个县令,简直是对他的侮辱。
因此孙可望很想找机会逃离梁国,返回西国,可是高欢派给他的三十名士卒,却分为三班,形影不移的保护着他的安全。
周铭道:“中午时王县丞发现,现在已经去追了!”
孙可望闻语心中有些焦急,高欢的意思他知道,能否处理好难民回迁,以及重建陈留县,是高欢对他的考验。
虽说孙可望现在想跑,但是不是跑不掉么。
既然如此孙可望便决定,把高欢交给他的事情办好,同时也要让梁国众人看看,他的实力。
现在附近几个县,都没听说出问题,陈留县却有百姓跑了,这不是拖他的后腿么?
“走!带本官看看去!”孙可望带上乌纱帽,一边往外走,一边吩咐道。
孙可望出了帐篷,便领着士卒往南面而去,不多时就到了唐庄。
这里也是一片废墟,地上可以看见,几个月前房子被清军烧毁后留下的灰烬,还有只剩白骨的尸体。
这里原本安置了五十户村民,孙可望到时,已经跑了一大半,只剩下一些老人。
若是安置的难民,又跑了回去,无疑会让人质疑孙可望的能力。
“老小儿拜见大老爷!”一群老人被捕头叫过来询问情况,他们看见孙可望连忙行礼。
孙可望扶起为首老人,微笑询问道:“老丈,那些村民为什么丢下你们逃跑啊?”
为首老者听了,忙道:“大老爷,不怪娃儿们。这里屋舍毁了,还靠近河北,建奴打过来,我们一把老骨头,死了就死了,可娃儿们还年轻,还得继续活着,得给我们老唐家留后!”
孙可望听了老人的话,不禁皱起眉头。
(求月票,推荐,追订)